工业设计赋能“未来之城”建设
2021-10-27 16:13:35

自201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作出批复后,三年时间里,一座由河北雄县、容城县、安新县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组成的新城拔地而起。

 

第四届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会场外景

 

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雄安新区自投入建设以来就被赋予了多项职能,除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等城市定位外,近年来,“未来之城”品牌也被媒体频频提起。

 

2021年,随着第四届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在雄安新区举办后,结合“工业设计”新理念的雄安城市规划再添新元素,在雄安新区街头巷尾,围绕“自然、建筑、空间”设计的新产品陆续亮相,“未来之城”初具雏型。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附近的移动便利店

 

改造提升推动创新发展

 

从北京乘火车前往雄安,除高铁直达雄安火车站外,还可选择既有线铁路在白洋淀站下车,时间均为一小时左右。白洋淀站位于雄安新区北部的老城——容城,自秦置县,素有“千年古县”之称。

 

随着历史的演进与城市的发展,近几十年,容城逐渐发展为以服装产业为主的城市,成为北方服装名城和服装出口基地。

 

2021年7月,雄安新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依据《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和《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编制了《河北雄安新区容城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

 

同一时期,《河北雄安新区雄县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发布,围绕新区总规“突出改造提升,实现产城融合、创新发展”的定位要求,设计团队提出在功能布局上,规划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按照功能布局与雄东片区相衔接,主导功能相对集中、各类功能混合完善的原则,合理布局城市功能,突出雄县文化旅游特色,营造服务便捷、职住均衡的生活就业环境。

 

政策、规划频出,为人们全方位构筑出一幅华北平原上的“未来之城”新面貌。10月,中国城市报记者走访雄安新区调研时发现,过去相对老旧的雄安东北部地区,其新城建设已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些高科技元素、新工业设计、一体化功能都很好地融合进企业园区、生活社区和商业中心。

 

而更多区域的“新城建设”热潮如涌,走在街头随处可见工人忙碌、机械轰鸣的场面。“很多建筑形态都极具设计感,也是人们打卡好去处。”在津海大街附近,有工人告诉记者,参与雄安的城市建设非常荣耀,“我们正加紧速度,为这座城市增添更多‘打卡热点’。”他说。

 

在容东金湖南街,雄安商服会展中心、雄安市民中心、雄安新区政务大厅分列两侧,无人超市、移动售卖、智能平台等数字技术加持的自动化服务设施林立,为绿荫大道增添不少未来科技感。

 

记者注意到,一些城市特色文化元素也蕴含在各个角落,“我来雄安了”的热词在雄安许多地段均有出现,包括雄安邮政信筒也标注了该词句,成为游客合影热门地。

雄安商服会展中心

 

工业设计带动城市规划

 

自2017年首届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举办以来,全世界工业设计领域的专家学者每年都云集雄安。在此背景下,具有河北省地域、文化特色的一些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也应运而生,成为政府推动城市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学术依据。

 

在专家看来,城市空间和建筑设计应有前瞻性,着眼长远、服务公众,这刚好和雄安新区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博物馆总馆长杭间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城市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雄安新区应以整体性、系统性的规划设计为引领,逐步完善和进步,从而迈向绿色之城、智慧之城、未来之城。

 

“城市规划与建设,除了要吸引全球设计精英过来,还要重视自身设计人才培养,只有自身人才跟上去了,才能跟外来人才产生良性互动。目前而言,北京、上海、杭州、重庆、深圳等地都有知名设计学院,河北这方面尚有差距。”杭间建议,河北未来要重视设计教育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壮大本地设计院校;同时,创新思维,探索开展民营企业和国外设计机构联合办学等模式,满足城市建设的设计人才需求。

 

雄安新区所处的京津冀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对于新区政府而言,其意义不仅在于建造一座新的城市,而是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在第四届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上,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华谈及工业设计与雄安城市建设关联意义时指出,设计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规划立足于实际又超越实际。雄安新区始终坚持设计带动规划引领,致力于建造人类发展史上的典范城市,成为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未来之城。

 

资料显示,四年多来,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形成了1+4+26的规划体系和1+N的政策体系,勾勒出未来城市的发展蓝图。

 

围绕产业需求,雄安新区将设计资源和产业集群相结合,开展多渠道深层次的合作,赋能经济发展。随着一批工业设计服务企业和生产链上下游企业在此集聚,政府分专业培育工业设计中心,打造若干设计产业发展集聚区,探索建立总部设计加区外制造合作模式,营造良好的设计环境,形成“雄安设计”的城市品牌。

 

张国华表示,雄安新区将加快形成新形象、建立新功能、发展新产业、集聚新人才、构建新机制,推动重点片区和重大项目全面提速、配套设施同步建设、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跨界合作搭建新区样板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雄安新区官网上频繁出现两个热词“韧性城市”和“‘双碳’目标”。新区政府更是在建区初期即提出要按照“韧性城市”标准打造雄安新区。

 

多位业内专家认为,达成相关目标需多机构跨界合作,通过一体化设计解决存在的复杂问题。据悉,在前期规划过程中,一些专业设计团队就对雄安新区的工程领域进行调查研究、统筹考量和资源整合。

 

在推动落实阶段,政企相关单位通过调控贯穿城市发展的事前、事初、事中和事后,为雄安新区“韧性城市”建设提供全过程的把控。

 

谈到韧性城市建设时,参与雄安新区城市层面规划设计的奥雅纳城市创新中心总经理张祺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体化建设、全生命周期和可持续原则是现代工业设计推动‘韧性城市’建设的趋势。”他认为,随着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及大规模设计定制服务的深入,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系统设计必将成为工业设计发展的方向。“当前的工业设计正呈现‘多元化、更优化、一体化’特点。而随着人们对生态问题的日益关注,贯穿绿色清洁理念的再生设计、装配设计、生命周期评估设计及基于低碳技术的可持续设计,也将成为工业设计下‘韧性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他说。

 

2021年9月,雄安新区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新区将认真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决策部署,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打造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城市样板。

 

在一些专家看来,工业设计对城市走“低碳建设、绿色发展”之路有显著推动作用。北京市政协常委、工业设计高级工程师宋慰祖向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通常在城市规划阶段,工业设计作为一种创新方法,能将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社会经济、法规标准等要素融汇在一起,进行科学规划。

 

“在国家提出‘双碳’目标的今天,工业设计恰恰可以有效解决雄安新区节能低碳绿色发展过程中存有的问题。”宋慰祖认为,我国节能减排中的低碳技术虽然成熟,但要实现持续和广泛应用,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把技术融入到雄安新区的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中。“而工业设计可将数字技术与城市建设进行精准对接,这将有效推动节约能源和避免浪费,最终达到实现低碳经济的整体目标。”宋慰祖说。

 

主办:中共河北雄安新区工作委员会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

 

运营: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报道:中国城市报记者王楠

 

[编辑|孙牧舟]

联系我们,咨询产品设计事宜

欢迎联系右边电话号码,与我们沟通产品设计及生产智造相关事宜